澎湃新闻记者 李晶昀 AI创意
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上海有哪些探索和尝试?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如何更好地提升城市管理能级,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4月9日,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暨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沪举行。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在会上表示,2024年12月,上海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意见》,率先提出构建适应上海超大城市自身特点的韧性安全建设体系,并明确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接下来,上海将围绕三个方面的重点,切实抓好《意见》的落地实施。
一是强化城市的功能韧性。在加强城市空间布局功能方面,研究制定上海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指南,建立城市综合防灾韧性安全指数体系,编制“上海市基层单元公众版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避险提示地图”(试点)、上海韧性城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十五五”规划,推动应急管理关键设施和空间布局的全面优化。
在加强城市管理功能方面,发挥好市安委会办公室、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统筹指导、综合协调作用,督促落实各部门、各单位韧性安全建设相关职责,厘清夯实全链条和各环节监管责任。特别要抓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治本、攻坚、提升”上下功夫,努力打好电动自行车、城镇燃气、厂房仓库、建筑施工领域、工贸领域及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专项整治“5+2”攻坚战。此外,建立由短信、闪信、新媒体、公共区域电子显示屏、应急广播等组成的传播矩阵,实现全市高等级预警信息2小时内全网发布。
二是强化城市的过程韧性。在提升城市韧性安全的维持力方面,修订完善上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持续优化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市-区-街镇三级应急指挥应对体系,提高“六停”联动指挥协调能力。在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恢复力方面,加快出台上海市加强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救援联演联训,提高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能力。
在提升城市韧性安全发展力方面,制定并推动落实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推动在重点行业领域和国有企业率先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激发企业安全管理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大安全宣传教育“七进”力度,不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大众的韧性安全理念、韧性安全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城市的系统韧性。重点在于推进城市管理能级的有效提升,进一步加强科技赋能,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强执法和监管辅助决策;探索“AI+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加快灾害风险视频监控汇聚平台、指挥调度云视频平台、无人机空中救援协同体系等项目建设,体系性构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将于5月13日至15日举行。马坚泓表示,博览会期间,上海也将积极准备举办全国30多个城市一起参与的探索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的工作内容。
有话要说...